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绿草如茵的博客

品味现在,珍惜拥有

 
 
 

日志

 
 

英语网联2  

2010-12-21 12:39:35|  分类: 教师网络联盟学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第五节 新语言练习活动设计与教学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意思相当于汉语的谚语“熟能生巧”。说的是要多练习才能达到完善的境界。这说明语言练习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怎么开展新语言练习活动呢?

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的语义、语境、语用形态之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操作性的运用训练。既然是操作性的练习,那显然就是直接的、无需思考的练习。

练习应该尽可能避免机械性操练,而用语境化操练来培养运用能力。比如教师要训练学生说:She's dancing.则可以用若干张不同的跳舞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上的人的行为。实际上每一句都是:She's dancing.但每一次练习都是不同语境的。这样,尽管学生说的都是同一句话,但整个操练活动却是指向运用能力的活动。它与机械性操练的最大不同就是语境的存在(向全班学生出示同一张跳舞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反复看着同一幅图说同样的语句:She's dancing.就属于机械性操练)。

练习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征,指向教学目的和运用能力,要针对真实困难,语义、语境、语用都要真实,而且要具有丰富性。

练习可以是口头操练、书面操练,操练的内容可以是音素、词汇、结构、语义、语境、语用,练习的层次可以是语篇、句子、单词、音素,练习可以是全班活动、小组活动、配对活动、个人活动。

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Is this a...?Yes, it is .No, it isn't.这些基本句型时,可设计"Guess"的游戏。教师预先准备一只装着实物的盒子,让一学生主持并判断对错。主持的学生问What's this ?全班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S1:Is this a pencil ?S2:Is this a sharpener?......在竞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重复使用所学的实物单词,枯燥乏味的句型也因为有了这个游戏而变得生动活泼,其乐无穷。

一、新语言练习活动设计

操练应该动态地进行,同时应该按照学生的真实兴趣等真实的教育因素和教学因素进行设计。操练可以分成几个小的阶段,每阶段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以免学生出现兴趣疲劳。

在"兴趣性原则"下我们可以创造和运用许多形式进行操练教学活动,如韵律诗歌形式、寓言故事形式、童话故事形式、会话表演形式、问卷调查形式、游戏竞赛形式、涂涂画画形式、手工制作形式等。在进行操练时我们要注意设计语境、语用功能和语义真实的操练内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兴趣等真实的教育因素和教学因素设计用于进行替换操练的内容。

操练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载体,努力挖掘教材的潜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中学,在活动中练,在生活中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游戏、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活体验。学生活泼好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组织活动。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操练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难以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一。因此,小学英语的课堂操练可以大量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把枯燥的操练变成有趣的活动。如在教句型How are you? Fine, thanks.时,可用电脑制作出几幅场景图:两个老人家在公园散步相遇时的情景,小孩子在动物园相遇的情景,妇女在商场相遇的情景,等等。学生根据这些场景图进行对话表演,模仿老人的弯腰驼背,小孩子的朝气蓬勃和妇女购物后手里大包小包的神态,惟妙惟肖,让学生在较真实的情景中练说英语。 

案例5-32

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熟练掌握1~10的数字。

活动过程

1)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用英语报数,在一定时间内先顺着报,然后倒着报,谁报错谁出局,最后学生剩下多的小组获胜。

2)借助于儿歌"One, two, three, four, five"来巩固这些数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Then I let it go again.
        Why did you let it go?
        Because it bite my finger so.
        Which finger did it bite?
        This little finger on the right.

3)在地上画一串脚印,就像一个怪物刚从这儿走过一样。

  学生轮流沿着脚印跳过去,边跳边数数,one, two, three, four...。如果学生漏跳了其中一个脚印、跳动时碰到怪物的脚印或者跳动时忘了数数,则罚回起点。

变换方式1:画两串脚印,两个学生同时玩,进行比赛。

变换方式2:可以改顺数1~10为倒数10~1。

变换方式3:可以在怪物的脚印上写数字,全体学生与跳的同学一起数数。

变换方式4:如果学生在玩中犯规,可以用英语向他/她提一个问题,答对可以继续,答错倒退或停止游戏。

案例5-33

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在交互游戏中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和发音。

活动过程

1)教师请一位学生与其交替说出26个英语字母。即教师从"A"开始,学生说"B",教师接着说"C"......,直到有一人说错。若说到"Z"时仍没人出错,岀继续从"A"开始,但速度要比上一轮快。

2)把学生平均分成两个组,先由各组的第一名学生进行说字母比赛。比赛时,两名学生交替说出下一个字母,直到一名学生出错。说错的一组失去1分。换另一组学生进行比赛。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3)最后统计分数,评出优胜组。

变换方式:可以把学生按男女生分组进行比赛。

案例5-34

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中复习表示颜色的词汇。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准备各种颜色的气球、彩色贴纸)

1) 拿出一个气球说"This is a balloon."问学生"What colour is the balloon?"

2) 给浓重每人一个气球,并问其颜色。

3) 教师发口令,学生把彩色纸贴在教室的周围。

4) 学生拿着气球去找与自己的气球颜色相同的贴纸。

案例5-35

教学内容

  玩猜一猜游戏,练习表示颜色的单词及句型what colour is...?

活动过程

1) 学生围成一圈。教师问学生一些问题,如What color is Li Ming's shirt?

2) 选一个胆子大、自告奋勇的学生到圈中蒙上眼睛。

3) 其他学生问:What color is X's ...? 蒙上的学生猜,如果猜对,就扯下布,请被猜中颜色衣服的学生站在圈中,蒙上眼睛继续游戏。(教师可引导学生问问题,避免学生只问其中一两个学生的衣服颜色)

4) 一轮玩下来后,教师自己蒙上眼睛,学生问教师问题。

变换方式1:除了用"What color is...?"外,还可以用"Is X's shirt blue?"

变换方式2:该游戏可以改成问"What's Tom wearing?"来练习衣服类的词汇。

案例5-36

教学内容

  练习as...as...结构。

活动过程

学生刚刚学过as...as...结构表示同级相比较。你可以给学生几个有趣的短语,如as proud as a peacock, as hungry as a church mouse, as sly as a fox,然后给出几个形容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尽可能多地造句。

所给出的形容词如:happy, long, short, beautiful, clever, clean, tall, small, rich, strong等。

也可以参考以下短语,如:

as proud as a peacock
    as good as gold
    as warm as spring
    as white as snow
    as quick as lightning
    as sweet as honey
    as cold as ice
    as light as a feather

最后让学生说出他们造的句子。造的句子多的组获胜。

变换方式:该游戏也可以用来练习形容词的比较级。

案例5-37

教学内容

  练习人称代词的用法he,以及句型He is...。

活动过程

1) 出示本班一位任课教师的照片,问学生Who is he?

2) 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造句。

S1:He is a man.
    S2:He is tall.
    S3:He is a teacher.
    S4:He is Mr. Wang.
    S5:He is a Chinese.
    S6:He is a Chinese teacher.
    S7:He is a good teacher.
    S8:He is our friend.
    S9:He is not a student.
    S10:He is not a doctor.
         ......

变换方式:可以出示不同的,但为学生所熟知的人物,变换人称进行练习。甚至于你可以就你自己让学生进行描述。

案例5-38

教学内容

复习classroom objects,句型What's missing? Is it the...? Yes, it is./No it isn't.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学生围坐一圈。从每位学生那里要一样东西,如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等。教师自己也拿出一样东西,如book。把大家的东西放在一个大的托盘里。

2)向学生一一介绍托盘里的物品的英文名称。

3)用一块布盖住托盘,学生A起立,并背转过去。

4)教师悄悄拿走一样东西,藏在预先准备好的袋子里。然后让学生A转回来,并问:What's missing? 学生A猜:Is it the watch?其他学生一起回答:Yes, it is./No, it isn't.

5)让学生轮流猜。

变换方式1:让能力好的学生试着写下(回忆出)所有托盘里的物品,每写对一个得2分,不能写出单词的可以画出每件物品,每个得1分。最后得分高者为优胜者。

变换方式2:游戏中,可以同时拿走2样或3样物品。

变换方式3:让学生拿走物品,问教师"What's missing?"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

变换方式4:①把游戏改成一个简单但有趣的游戏:收集更多的物品,放在托盘中,拿走一件物品,说"This is a ruler."同时传给左边的一个学生,该生也说"This is a ruler."然后把ruler传下去,直到最后回到教师手里。

②第二轮,再次用同样的方法将ruler传出,几秒钟后,当ruler传到第二或第三人里手中时,教师传出第二件物品。

③第三轮,同时传出三种或四种物品。注意学生不仅仅要说出物品的名称,还要用上句型This is a...。

变换方式5:每位学生拿一件物品,全体学生往左传出手中物品,边传边快速说出自己拿到的物品。当整个圈都转动起来后,教师随时说"Stop",每个学生说"I've got a..."。

案例5-39

教学内容

  学会描述人物,掌握运用刚学过的短语,如long/short hair, black eyes, tall/short, strong, big nose, He/She likes English/math/music/sports/football.

活动过程

1)要求学生描述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个人(爸爸、妈妈、朋友、同学、亲戚或老师等)。

2)学生选定所要描述的人物,口头描述给自己的同位听,并作必要的修改。

3)选择4~5位同学,让他们将自己描述的人物读出来,让全班同学听。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选出描述最好的学生,并给予表扬或奖励。

二、新语言练习活动教学

操练巩固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于给学生更好的机会去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在操练巩固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最重要作用就是设计和提出学生的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建构"机会。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也可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学习效果更明显。

在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必须开展很多机械性的操练活动。而在机械性操练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兴趣疲劳,影响教学效率。在起始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需要学习的又是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的语音、单词拼写、基本句型等,因此必须通过巧妙合理的练习活动设计,才能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得到培养和保护,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课堂中要求学生做两人对话时,双手并排合拢,说:"Pair work, please."每当Free talk突然无声时,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 Never mind."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地说一声:"Very good!" "Well done!" "Great!" "You are clever."予以表扬


第六节 复习活动设计与教学

你是否要求学生课后读课文?这样的复习活动是否有效?我们应该怎么开展复习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运用。复习是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是课后巩固的补充,因为巩固应该是课后巩固为主,但课堂复习也是必要的,特别是教学内容比较难以掌握的时候。

一、复习活动设计

复习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巩固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音素、词汇、结构、语义、语境、语用,巩固练习的层次可以是语篇、句子、单词、音素。

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真实性这一原则,即要设计真实的活动。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有意义的活动。比如:

1. 听一段天气预报

a. 决定穿什么衣服和是否需要带雨伞;

b. 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填空。

2. 阅读一则广告

a. 找出修理电视要打哪个电话;

b. 找出广告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并模仿写一则广告。

显而易见,以上两例中的a项活动更符合日常生活的实际,也更有意义。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也会更积极、更有动力。这样才更有利于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案例5-40

教学内容

  复习月份名称。

活动过程

1)每位学生详细地把自己的生日的有关信息写下来,如July/holiday/hot...等。

2)学生依次描述自己的出生的月份的特点,如果有出生月份相同的,可让其对刚才的同学的描述加以补充。

3)组织全班同学唱"Happy birthday"。

变换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描述猜出生的月份。

案例5-41

教学内容

  复习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your/yours, my/mine, his/his, her/hers等及句型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 It is...。

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从学生处借来尺子、铅笔盒、刀子、橡皮、字典等实物。

2)教师先示范,通过问同学、教师等寻找失主。

A: Is the ruler yours?
    B1: Yes, it is.
    B2: No, it isn't. It is not mine.
    A: Whose ruler can it be?
    B3: Perhaps it's Wei Fang's. I think it's hers.
       ......

3)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角色(教师、同学、失主和拾金不昧的学生);学生根据本小组设计的情景准备表演。

4)各个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拾金不昧并找寻失主的过程。

5)全班同学讨论情景的真实性并讨论如何处理捡到的物品最好,评出最佳创作和表演小组。

案例5-42

教学内容

  复习there be句型的疑问句形式,Is there a...?

活动过程

1)教师有一个装满宝物的盒子,里面可以放一些文具、日常用品等。

2)教师问:"What's in the box?"学生进行猜测:"Is there a pen in the box?"

3)每位参与的学生有三次猜测的机会。

4)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到猜中的物品作为奖励。

变换方式:教师示范一次之后,可由学生代替教师进行提问。

(教师所准备的物品种类一定要多,最好能涉及到复数名词及Are there...?)

案例5-43

教学内容

  复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活动过程

1)准备调查表如下:

 

Find someone who 

Name 

…can speak three languages 

  

…can dance 

  

…can sing 

  

…can ride a bike 

  

…can play football 

  

…can swim 

  

…can use a computer 

  

…can make cakes 

  

…… 

  

 

2)在班内作调查,问他们能够做哪些事情。用句型What can you do?/Can you...?

3)完成调查,在表格的右边一栏写上被调查的学生的名字。

变换方式: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其他方面的调查,如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看的电影、喜欢读的书、起床的时间、来上学时的交通方式等等。

案例5-44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指路、问路的日常用语。

活动过程

1)全班分成6~8人的小组进行活动。

2)每组选择一个聚会地点和时间。

3)研究地图、思考确定自己从家里到聚会地点的路线。

4)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等)。

5)组内每个成员描述自己的路线。

6)组内选择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恰当的路线。

7)各组写出本组的路线,向全班汇报。

8)其他学生根据各组描述的路线和起点,观察地图或实物投影展示的地图猜测聚会地点。

变换方式:可以直接把本小组讨论的对话过程向全班展示。

案例5-45

教学内容

  复习电话用语。

活动过程

1)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设计不同的场景,确定打电话的内容。

2)各小组练习对话,然后向全班展示。

Pair one:
    A: Hello! 2666086.
    B: Oh, hello! May I speak to A, please?
    A: Speaking.
    B: Oh, hi, A! How are you?
    A: Fine, thanks. What about you?
    B: I'm fine, too.
    A: What can I do for you?
    B: It's about our English homework. I can't remember it.
    A: She asked us to do Exercise 2 on Page 57.
    B: OK. Thanks, bye!
    A: Bye!

Pair two:
    A: Hello! 2668086.
    B: Hello! May I speak to Peter, please?
    A: Sorry, he's not in. He's at the cinema.
    B: Could you take a message, please?
    A: Of course.
    B: Please ask him to bring my English dictionary to school tomorrow. I need it.
    A: OK.
    B: Thanks a lot. Bye!
    A: It's a pleasure. Bye!

Pair three:
    A: Hello! 2668820.
    B: Hello! May I speak to Lily, please?
    A: This is Lily speaking?
    B: Hi, Lily. Are you free tomorrow?
    A: Yes, I think so. Why?
    B: I want to buy some English books. Shall we go to the bookstore?
    A: Good idea! Where and when shall we meet?
    B: Let's meet outside the school gate at eight tomorrow.
    A: OK. See you then.
    B: See you.

Pair four:
    ......

案例5-46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与购物有关的词汇和用语。

活动过程

1)教师可先找一位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示范购物的对话:

T:Can I help you?
    S:I'd like to buy some fruit.
    T:Do you like bananas?
    S:Yes, I do.
    T:Here you are.
    S:Thanks.
    T:Do you like lemons?
    S:No, I don't.
    T:What about pears?
    S:Oh, I like them very much.
    T:Here you are.
    S:Thank you.
    T: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buy?
    S:Nothing else. Thank you.

2)学生分组练习。

3)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向全班同学展示。

S:Can I help you?
    S1:I'd like to buy some fruit.
    S:Do you like bananas?
    S1:Yes, I do.
    S:Here you are.
    S1:Thanks.
    S:Do you like lemons?
    S2:No, I don't.
    S:What about pears?
    S2:Oh, I like them very much.
    S:Here you are.
    S2:Thank you.
    S: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buy?
    S2:Nothing else. Thank you.
    ...... 二、复习活动教学

复习必须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完成任务必需的知识、形成完成任务必需的技能和能力。

在复习中若出现控制性错误,必须明确、适时地纠正。但若学生出现非控制性错误,则可以根据错误的可接受程度选择纠正或不纠正。所谓控制性错误,就是在运用所学新语言时所出现的错误。如若本课的教学新语言是He likes football.那么He like football. He is football.则都是必须纠正的控制性错误,He likes a football.则是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纠正的非控制性错误。

复习活动应该根据对英语教育因素的动态真实的分析,根据学生当前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对活动内容进行动态的编排,并提出动态的要求,并用语义真实、情景真实、语用真实的真实英语设计让学生在动态真实的活动中真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巩固在操练过程中刚刚培养起来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运用实践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运用实践是对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新语言完成任务的直接反馈与评价,是学生已经获得所学语言的运用能力的标志。在复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参与运用实践的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要做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尽可能当堂消化和巩固。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复述、当堂练习等方式进行。

复习可以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但这里所说的练习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操练或作业。而应该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为了一定的语用目的而尝试性地运用所学新语言的活动,主要是指交际性语言使用行为,而不是知识层面"形式"上的巩固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比如学生学习了"定语从句"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介绍自己的好友、同学、家人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以突出人物的特征。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定语从句这一语法形式,还了解了定语从句的语用范围,突显了语言的语用性。


第七节 综合活动案例与分析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会采取不同的活动,需要将语言学习活动、语言运用活动、游戏活动、歌曲歌谣活动等综合起来运用,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下面将列举几个综合活动案例和分析。

案例6-27

活动名称:我是天气预报员

适用范围:2级(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目标:

1.学习并运用表示天气的单词:rainy, cloudy, windy, snowy, fine, sunny 等。

2.学习并运用will来表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3.训练学生判断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要求:在开始这个活动之前,学生要学过并掌握表示星期的单词。

活动材料:一张大的中国地图,表示rainy, cloudy, windy, snowy, sunny的图片和小粘贴,抽签箱(袋子也可以,里面放着写着时间、地点或天气的小纸条)

活动步骤:

1.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认真收听天气预报,留心观察近些天全国的天气情况,找出自己喜欢城市的天气状况,并且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2.上课时,教师把全国地图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活动的内容: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行天气预报。教师用图片向学生呈现要学的单词:rainy, cloudy, windy, snowy, fine, sunny。引导学生跟读,要求学生做到: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给出单词也能知道其表达的天气;只要求认读,不要求拼写。

3.教师在全国地图前扮成天气播报员的样子说:Tomorrow is Wednesday. This is Shenzhen. It will be sunny in Shenzhen.,然后在深圳所在地贴上有太阳图形的小粘贴。让学生进行跟读,要确定学生了解了will的含义和用法。

4.组织学生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每人从抽签箱里抽取一张纸条,然后教师大声播报天气预报,每播报完一个地点的天气就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抽纸条所写的信息找到和自己能够搭配起来的另外两位学生。

5.游戏结束后,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天气情况,将小组的信息汇总,并用英语来记录结果。

6.每个小组的两位同学到地图前来播报天气预报,一位学生进行口头汇报,另一位同学根据那位学生的汇报将代表正确天气的小粘贴粘在地图上对应的城市所在的位置。

7.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各个小组搜集汇总的天气预报结果制作成纪录表(如下所示),作为该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在教室的墙上。

Day 

Place 

Weather 

Wednesday 

Beijing 

Windy(学生可以在这里粘贴相对应的小粘贴) 

Wednesday 

Shanghai 

Rainy 

Wednesday 

Shenzhen 

Sunny 

评析:

1.这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发展一下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1)使用将来时描述天气、预报天气。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读写能力。

3)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计划、判断的思维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4)同时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接触到以下语言项目:A)使用what day is it tomorrow?来询问星期。B)使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morrow?来询问天气情况。C)使用介词in来表示方位。

2.在进行这个综合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活动(语言学习活动、语言运用活动和游戏活动)来推动活动的进程。教师先通过图片来呈现新单词,然后又扮成天气播报员以预报天气的方式进行语言知识的呈现。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后,通过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操练和巩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通过听来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之后进行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要用英语来交流自己前一天搜集到的天气情况,还要用英语来进行简单的纪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在随后的汇报环节中,两个同学,一个说一个在地图上粘贴标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但弊端在于只有说的那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而负责粘贴标记的学生仅锻炼了听的能力。活动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汇总信息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并让学生品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活动。学生们在完成这项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观察了自然,增强了参与意识,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4.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个活动最后的“播报天气预报”的环节可能不允许全班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师可以将地图挂在教室的墙上,鼓励学生在平时自己组成小组进行播报练习。教师也可在班级实施值日报告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搜集天气信息,并在课前用英语报告给大家。
 

案例6-28

活动名称:问路

适用范围:2级(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目标:

1. 学习和运用表示地点的单词:school, zoo, supermarket, train station等。

2. 学会运用Excuse me, Where's .?来问路,运用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等给他人指路。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

活动材料: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写着school, zoo, supermarket, train station等地点的图片和标志牌,方向路标。

活动步骤:

1.课前把学生的桌椅摆成街区的样子,在目的地写出标志牌,如school, zoo, supermarket, train station等地点。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内容:2008年奥运会一天天的接近。到2008年的时候会有好多外国人到我们国家来观看奥运会或进行参观旅游。如果有外国人向我们问路我们要怎样来帮助他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问路和给他人指路。

2.教师用图片向学生呈现新单词,并引导学生跟读。要求学生做到: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给出单词也能知道其表达的场所。

3.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分队进行比赛:让两个小队的学生排队站在教室的前面,每个小队先派出一名学生,A队学生用英语给出指示,如:Go to the school. Go to the zoo.等,B队的学生要按照A队学生的指示快速地到指定地点的标志牌处。这样依次进行数次。

4.接下来教师通过自己做动作来呈现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等表达方式,教师一边走向某一个地点的标志牌,一边说:I go straight on, and turn left, and then turn right. Now, I'm in the zoo. 让学生猜测这几个表达方式的含义,之后教师边做动作边向学生解释,并引导学生跟读。

5.在学生理解并学会表达这些指示之后,让学生做一个“找地点”的游戏:一个学生给出指示:Go to the train station.,另一个同学按照指示走到指定地点,边走边说:I go straight on, and turn left, and then turn right, and then go straight on. Now I'm at the train station.。

6.将学生两人分成一个小组,小组的两个成员分别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让他们运用语言Excuse me, Where's .? Go straight on/Turn left/Turn right等,利用班级内摆设的街区样子进行问路情景的创设,并让学生在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一组创设的情景更加真实、贴近生活;哪一组运用语言最为自然、流利。

7.接下来,教师告诉学生为了方便陌生人,尤其是外国人来我们的城市能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可以用英语做出方向路标,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事先做好的路标,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在两人小组内用英语设计出一个方向路标,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向路标最为科学合理。

评述:

1.这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1)学生运用表示地点的单词和表达方式进行问路和指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注意力,让学生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在活动的完成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由听说能力逐步过渡到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4)同时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接触到以下语言项目:A)使用Excuse m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等礼貌用语。B)使用and, then等连词和副词。

2.在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用英语做事情了,增强了他们继续学习的自信,同时小组内的交流合作,模拟问路和指路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和乐趣,从而了解如何正确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有良好的启迪。让学生设计路标,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良好品质。

3.在这个综合性活动中,学生通过两个游戏型的小活动来学习和巩固这一课的单词和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欢快的游乐氛围中不断强化对新单词和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对新知识充分理解之后再进行核心活动“问路和指路”表演。最后的设计方向路标的环节让这个综合活动很自然地由听说训练转化成读写训练。整个活动从最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到运用新知识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听说训练,而最后的设计路标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

4.在真实的课堂中,如果学生在表演完毕后没有时间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设计路标的环节,教师可以将这个留作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英文路标。
 

案例6-29

活动名称:学校新操场

适用范围:2级(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目标:

1.学习和运用表示体育运动的单词:basketball, football, baseball, volleyball, swimming, table tennis, running, diving, roller-skating, cycling, skiing, 等。

2. 学会运用What sports do you like most? What is you favorite sport? Do you like ...?来询问他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运用My favorite sport is ...和I like ... most表示个人喜好。

3.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

活动材料:体育项目的图片,教师课前做好的空白调查表。

活动步骤:

1.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内容:我们学校决定改善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看看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操场。

2.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体育项目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体育项目的英语名称。教师将学生已经学过的体育项目和没有学过的体育项目穿插开向学生展示,当遇到diving, roller-skating, cycling, skiing等学生没有学过的单词时,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要求学生做到: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给出单词也能知道其表达的体育项目;只要求认读,不要求拼写。

3.教师带领学生玩一个“missing game”来巩固刚才的单词学习。教师将6张体育项目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然后教师读出其中的5种,问学生:What is missing?,学生要说出教师没有读到的那一个。这个小活动可以反复进行几次,直到学生熟悉单词。

4.教师问学生最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如,What sports do you like most? What is you favorite sport? Do you like ...?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教师可分别让几个学生说出他们最喜欢或者最擅长的体育项目。

5.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6-8个学生一组),给每组学生发一张调查表(如下图所示),并说明操作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做小型调查。各小组成员分别说出自己最喜欢或最擅长的三种体育项目,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项目。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小组长负责做记录并准备报告结果。

Favorite sports 

Names 

basketball 

football 

baseball 

volleyball 

swimming 

table tennis 

running 

… 

Sally 

  

  

  

  

  

  

  

  

Mike 

  

  

  

  

  

  

  

  

Carol 

  

  

  

  

  

  

  

  

Jerry 

  

  

  

  

  

  

  

  

Thomas 

  

  

  

  

  

  

  

  

… 

  

  

  

  

  

  

  

  

6.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报告小组调查的结果,如,In our group, two pupils like basketball most, three pupils like football most, one pupil likes swimming most。教师把各族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最后统计出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情况。

7.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大小、现有体育场所和设施),重新设计一个操场或体育馆。学生一边讨论一边画出一张平面图。平面图上要注明体育场所或体育设施的名称。 

8.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把他们设计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他们设计的操场或体育馆。 

9.全班学生对各组展示的平面图进行比较,通过举手投票等方式选出设计的最好的一张平面图。
 

评述:

1.这个任务有利于学生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

1)运用适当的英语表达自己喜好喝擅长的能力。

2)获取信息、归纳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

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的能力。

4)协商、讨论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5)借助图表进行英语口头报告的能力。

6)同时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接触到以下语言项目:A)使用数词、动词来呈现调查的结果,如:Two pupils like basketball most, three pupils like football most. B)使用I think, we can等来表示建议,如:I think we can have a swimming pool in our school. 

2.这个综合活动包含了语言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玩一个“missing game”来巩固刚刚学过的单词,让学生在游戏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强化了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避免了一遍遍重复朗读带来的枯燥和乏味。这个游戏活动刚开始教师可读得慢一些,练习学生良好的听力,随后教师要读的快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如果课堂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这个游戏活动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指名个别学生来回答,势必挫伤其他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不利于教学的公平性、全面性。所以我们要设计小组活动,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

3.教师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有意识地向学生提问What sports do you like most? What is you favorite sport? Do you like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头脑中准备好下一步活动所需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活动。

4.这个活动以为学校重新设计一个操场为任务,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完成语言学习和运用。同时,由于活动贴近生活,学生也很愿意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小组调查活动的时候,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归纳。在汇报调查结果的环节中,由于每组只能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因此会导致每个小组的其他学生没有得到口语表达的锻炼,这也是小组活动所不可避免的弊端。当然,为了避免只有被选派的学生关注调查过程和结果,教师也可以将小组自行选派代表改为教师随机抽取代表,这样,小组内的每一位组员都会积极参与调查,关注调查结果。另外,整个活动中有两个环节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进行报告,教师可以有意在这两个环节中选不同的学生进行报告。

5.这个综合性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写的能力。这在整个活动的第7个环节中有所体现,学生要根据调查的统计结果来设计一副学校新操场的平面图,并注明体育场所或体育设施的名称,很自然地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王笃勤:《小学英语教学法导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陈琳、王啬、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陈琳、Printha Ellis、鲁子问,《英语》(供三年级起始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Günter Gerngross,Herbert Puchta,《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Join I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周成平:《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谢云锦、王萱,《中学英语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林立、易燕、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皮连生、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岳蔚,《新课程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宁波出版社,2006

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陈俊,《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杨春生,《备课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Jill Had Hadfield,Classroom Dynamics,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祝海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示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Pat Adler(英)、刘静和、张剑,《做游戏·教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Penny Ur, Andrew Wnght, (冀小婷、董莉译),《趣味活动五分钟》,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Andrew Wnght, (张淑琴、柴学茹译),《课堂图片显身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H.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Edmund T. Emmer, Carolyn M. Evertson, Barbara S. Clements, Murry E. Worsham,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Fourth Edition), Allyn and Bacon, 1996

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第六章 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案例

本章学习目标:

1.学习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案例,进一步掌握所学小学英语活动理论、设计方法等。 

2.运用所学小学英语活动理论、设计方法等,分析小学英语活动课堂教学。

很多老师经常说,示范课都是假的,无法搬到自己的教学中,因为自己的学校是农村小学、大班环境。那么,以下6个案例可能给你全新的感觉。 

本章介绍的是本课程视频内容的设计教案。全部是在县级小学开展的课堂教学实例,小学三年级的两个案例甚至是在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室进行的。这些案例可能给你更多的启发。 

当然,众所周知,设计教案不等于教学实录,课堂教学不一定完全实现设计教学,可能没有完成设计教案,甚至也可能超越设计教案。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根据设计教案,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分析。
 

第一节 小学三年级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英语》(新标准)第一册 第三模块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目标:

能听懂Stand up. Sit down. Point to Xiaohong.

能口头运用Point to the Xiaohong. 这类语句做游戏

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point to

2.综合素质目标

进一步养成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

进一步养成对动物的热爱以及积极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能听懂Stand up. Sit down. Point to the door.

能口头运用Point to Xiaohong. 这类语句做游戏

教学难点:

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point to

教学设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古代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歌曲复习

老师播放前一模块的歌曲Good morning, Sam.的录音带,鼓励学生跟唱。

在学生跟唱过程中不经意地停止播放,让学生自己唱。

2.动作热身

唱歌结束后,老师到不同的学生身边,跟学生说Good morning, ...鼓励学生回答问候,并用竖起大拇指说Good!的方法来暗示good的语义。

老师问候全班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并开展游戏:老师只说Good morning, boys.让男学生起立问候老师,老师有意识地呈现Stand up!然后老师说Good morning, girls.让女学生起立问候老师,再次呈现Stand up!

然后让男女生相互问候,老师先说Stand up, boys!让男生起立并问候女生,然后Stand up, girls!让女生起立接受问候,老师让女学生起立。然后加快速度,让男女生出错,然后对出错的学生开玩笑:Boy? Are you a boy? Girl? Are you a girl?故意大笑,感染学生。

二、新语言教学

在前一活动结束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Stand up!这个语句,然后带学生做这个游戏,在做的过程中加入Sit down!用手势表示,老师再写出Sit down!这个语句。

老师带领一组学生说Stand up! Sit down!让其他同学做动作。老师带不同小组说指令,让其他同学做动作。老师注意不断指着黑板上的语句说指令。

老师让四个学生分别戴Sam, Amy, Lingling, Daming的头饰,到前面做听指令抢座位的活动。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说指令,这四个同学抢三个座位,三次机会,两次以上成功者获胜。(可根据需要增加一个小组。)

老师用英语夹杂汉语对学生说:You see, learning English makes you happy. Sam and Daming are also happy today. Why? Let's look.老师带学生看课文图片,问学生:Why do Sam and Daming laugh?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小鸟飞进教室里了。然后告诉学生Let's learn more games today.

然后老师带来学生听课文,指图,然后问学生:What does Ms Smart ask Lingling do?引导学生注意Point to ...语句。

三、新语言操练与运用

老师出示两个大大的类似铅笔的棍子(要拿起来有一定困难,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棍子上面写着Point to ...带学生读Point to...

老师把第一模块活动中的Xiaowei, Xiaohong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让两个学生到前面拿着大铅笔,老师说Who's Xiaowei? Point to Xiaowei.看谁能先认出来。然后换两个学生,老师带全班一起说指令。

老师出示明星人物漫画。

老师出示中国古代人物孔子、诸葛亮、李白的图片,告诉学生:Sam wants to know who they are. Let's check who can tell Sam. Point to Confucius (Kongzi). Point to Zhuge Liang. Point to Li Bai.看谁能准确指出正确的图。

四、结束

老师告诉学生,学校的走道里有很多名人画像,让学生四人一组课后继续去做Point to的活动,下节课开始的时候要检查。

然后告诉学生Stand up! 对学生说Good bye!,然后说Sit down! 下课。

 

【点评(雷云萍,特级教师)】

这是在农村小学的教室、由农村小学教师进行的一节现场课。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简陋的教室,更可以看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参与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结果,以及先进的任务教学理念在课堂里的实施。

何小钢老师来自农村小学,不过仍然坚持进步,是通过进修获得了本科学历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这样的基础使他对教材和任务教学的把握非常准确。本节课非常好地开展了任务教学。

在任务教学层面,何老师的这节课非常准确地把point to设计成一个文化活动(向Sam介绍中国文化名人),让学生不仅非常有兴趣地学习了Point to的语言,更非常感兴趣地参与了跨文化交往的活动。在课堂教学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活动,这说明活动设计非常好地切合了学生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层面,我们看到,老师在这节课没有要求学生掌握整个课文,而是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先只教point to,后面直接跟上人名,这样的目标设计显然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节 小学三年级教学案例2

教学内容:《英语》(新标准)第一册 第三模块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目标:

能听懂Point to the door.

能口头运用Point to the door. 这类语句做游戏

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door, window, bird

2.综合素质目标

进一步养成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

进一步养成对动物的热爱以及积极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能听懂Point to the door.

能口头运用Point to the door. 这类语句做游戏

教学难点:

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point to, door, window, bird

教学设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麻雀、乌鸦、喜鹊、布谷鸟等学生熟悉的小鸟图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老师对学生说Let's begin now. Stand up, girls.可能有男生没注意,也跟着站起来了,老师笑问Are you girls?要求学生注意听指令。然后问候学生Good morning.继续说Sit down, girls. 再对男生说Stand up, boys. 再对学生说Good morning. Sit down, boys.

问学生是否去看了学校走道里的名人画像,然后用多媒体出示一组,让学生做Point to...老师把Point to...写在黑板上,然后说出指令,如Point to Huang Taipo. Point to Zhu Chongzhi.等等,再鼓励学生说指令。

二、新语言教学

在前面的Point to的活动结束时,出示一组小鸟(麻雀、乌鸦、喜鹊、布谷和教材中的小鸟)的图片,然后说Point to Zhazha. Point to Wawa. Point to Jiajia. Point to Gugu. Point to Tweet-tweet. 告诉学生Tweet-tweet是教材中的那只小鸟。

引导学生看教材,用前面的小鸟图片教the bird这个词,接着用Point to the......window!跑来跑去指出教室里的这些物品的方式教window, door, blackboard这三个词,然后在黑板上贴出window, door, blackboard, bird的图片和文字,用point to这个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巩固。

播放课文动画片,让学生听课文,做动作,然后再听录音,跟读3遍。

三、新语言操练与运用

老师在教室里没有门和窗的地方贴上小鸟图片和bird这个单词,然后在门、窗、黑板上分别贴上door, window, blackboard,按以下节奏和韵律进行point to的活动,先老师说指令,然后学生分组说指令(一组学生说指令,其他学生做动作)。

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

Point to the blackboard. Point to the bird.

然后老师把Stand up! Stand up! Sit down!带入到活动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四、结束

老师让学生和不同的同学去做这个活动,自己说指令,让同学做动作,谁做得对就给谁一朵小花,最后看谁得到的红花多。

并播放第二单元的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做活动,直到下课。

 

【点评(雷云萍,特级教师)】

这是第一节的课文教学的继续,老师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point to the …,因为学生在前一节可学过point to加人名。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就非常容易实现,而且这样的教学能很好地起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冠词the的用法的作用。

何老师在课堂上也能灵活采用分组活动、形成性评价等,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

毫无疑问,作为农村小学英语课,达到这样的教学质量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教学可以成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向。


第三节 小学四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英语》(新标准)第三册 第三模块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目标:

能听懂What are you doing? 这类询问

能口头运用I'm watching TV. 告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自己在做的什么

能识别I'm, are,并能根据提示书写I'm, are

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listening to music, talking to my friend

2.综合素质目标

进一步养成关心弟弟妹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听懂What are you doing?

能口头运用I'm watching TV.告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能在图片提示下整体识别listening to music, talking to my friend, playing with my doll

教学设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一个孩子看电视、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学生看前一单元的课文动画片,进行解说。

然后事先准备的一个学生看书、看电视、写信、拍照片(拍别人打篮球的照片时被篮球打着头了)的录像片,让学生进行解说。

二、新语言教学

接着这个学生做的动作大家看不懂(在摇头晃脑,在哈哈大笑),让学生无法解说。

老师问Who is he? Where is he? What is he doing?

确定是哪个学生之后,问这个学生Where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老师说:You can't understand my questions, right? 听不懂吗?Let's learn how to ask and answer about this first. Let's come to the text.没关系,我们先学课文,大家就会了。

播放课文动画片,让学生听课文,告诉学生,爸爸妈妈听不到Tom的声音,不知他在做什么,也看不到Sam和Amy,就问他们What are you doing?然后让Sam, Amy去看看Tom在做什么。我们要学会关心弟弟妹妹。让学生听录音,指图,问学生:为什么Sam, Amy要笑呢?因为Tom还不会认字就在看书呢。

然后再听录音,跟读3遍。

再展示课文图片,问学生What's Sam doing? What's Amy doing? What's Tom doing?让学生回答。

再让那个学生摇头晃脑,老师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并哼哼。 

然后学生哈哈大笑,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回答:I'm watching TV.

三、新语言巩固和运用

老师再播放前面的录像的后续部分,再问那个学生What are you doing?鼓励和引导学生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 I'm watching TV.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What are you doing? I'm listening to music. I'm watching TV.然后去掉are, you, I'm让学生再补充书写。
老师带学生指读I'm listening to music.时,故意用唱歌的方式读出这一句,并教学生唱这一句,再问学生Do you like it? Let's learn to sing it.

播放歌曲,教学生唱,5遍,第一遍听唱,在跟唱,指语句唱,第3-5遍,边唱边做动作,达到学生基本会跟唱。告诉学生回家继续学唱。

然后组织学生做活动3,要求学生做比较简单的动作,让其他同学问答What's he/she doing? He/She's ...
表演短剧:先看录像,然后模仿表演。

录像内容:

学生A楼下,不知道楼上的同学在做什么,于是问楼上的人:What are you doing?

一楼的同学回答:I'm watching TV.

二楼的同学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

三楼的同学回答:I'm talking to my friends.然后问楼下的学生What are you doing?(重读you)

楼下的学生回答:I'm asking you: What are you doing? Hahaha!

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演。

四、结束

让学生看活动5,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做动作,学生B问,学生A回答,大家评选学生B的动作像不像。可以先请两个学生演示,然后其他同学再做。

播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开展这个活动。

最后一起高声唱这首歌,边做动作边唱,告诉学生课后继续唱,并完成活动用书的练习活动。然后下课。

 

【点评(雷云萍,特级教师)】

何老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准确,对于be doing的目标把握清楚,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看不见对方在做什么,需要询问对方时,可以使用be doing这样的结构。

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很合理。首先让学生感知,然后学习,再进行操练,最后以表演的形式运用。这样的教学非常扎实,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结构。

本节课对be doing的运用形态的把握也很准确。

若能准备更多生活性的照片则更加合理。


第四节 小学五年级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英语》(新标准)第五册 第三模块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目标:

能口头运用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这类语句说明具体信息
能识别wheel, wonderful, understand, postcard, British, museum,并能书写lot, where

2.综合素质目标

进一步养成社会调查的能力,进一步养成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能口头运用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这类语句说明具体信息

教学难点:

能识别wheel, wonderful, understand, postcard, British, museum

教学设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表格(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播放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鼓励学生跟唱,同时播放伦敦眼、大英博物馆、大本钟的图片,并与图片同时呈现London Eye, British Museum, Big Ben词汇。

二、新语言教学

老师问学生:XXX, did you visit London Eye? Where did you go last Sunday? 

老师告诉学生:Today, we'll learn and do an interview about what your friend did last Sunday.今天要学会采访朋友上星期日的做了什么。

Let's first see how to ask such questions. First listen and find what Amy did last Sunday.

播放课文动画片,让学生看图,指图,然后再播放,让学生跟读3遍。对于What's London Eye? It's a big wheel.这样的描述语句不强调。

老师出示活动2的图片,让学生跟读,并基本能朗读。

三、新语言操练和运用

开展活动3,进行采访。老师先演示。老师问一个学生,并记录。

可以用以下表格:

Name 

Where 

What 

  

  

  

  

  

  

  

  

  

  

  

  

看谁5分钟内访谈的人最多。

四、结束

让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介绍的形式采取老师提问(老师问:Who did you ask just now? Where did he/she go last Sunday? What did he/she do?),介绍的学生回答的方式。

告诉学生课后继续练习访谈家人或朋友,下次介绍,介绍得最好的将成为学校电视台访谈主持人。

 

【点评(雷云萍,特级教师)】

刘老师的教学非常流畅,周转自如,衔接合理,语言教学与运用。

本节课新语言有一定难度,学生掌握有困难。在本课教案里,我们设计了用让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准备竞选学校电视台英语主持人这样一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非常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符合问句的真实地语用形态。只是老师在实际开展时,需要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

具体的语言教学,还可以更加扎实一些,包括提供一些阶段性的任务,让学生可以选择为任务完成进行准备,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节 小学五年级教学案例2

教学内容:《英语》(新标准)第五册 第三模块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目标:

能口头运用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这类语句说明具体信息
能识别wheel, wonderful, understand, postcard, British, museum

2.综合素质目标

进一步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口头运用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这类语句说明具体信息
教学难点:

能识别wheel, wonderful, understand, postcard, British, museum,并能书写lot, where

教学设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宜宾当地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继续上一周的介绍,看谁介绍得比较好。仍采用老师提问,介绍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老师可让学生再看课文动画片,提问:Where did Amy and Lingling go last Sunday? What did they do?

二、新语言教学

老师告诉学生:Today, we'll make an interview for our school TV. Who can make the interview? How can we make such an interview? Let's learn the text again.

再播放课文动画片,让学生跟读,要求不仅要说去了哪里,还有学习介绍看到的建筑的特色。

三、新语言操练和运用

出示宜宾本地一些特色地点的照片,要求学生向Sam(一个学生扮演)介绍,用It's a tall building. It's a big place.等语句。
让学生竞选school TV interviewer,三人一组,一人问,两人答,要介绍特色。

老师先和两个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演示。

老师假装手持话筒,采访学生Where did you go last Sunday? What's it (name of the place)? What did you do?让两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老师对学生说Thank you. 然后对电视镜头说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老师让学生准备,然后演示。

四、结束在学生演示后告诉学生课后加强练习,要全部参加竞选,然后选拔出学校电视台采访主持人。课后完成书面作业,要求看图写出语句。

 

【点评(雷云萍,特级教师)】

刘老师在前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开展任务,这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

本节课的任务密切结合当地真实生活,是非常好任务,学生在开展时也能比较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说明教学达到了目标。

但是这个活动的语言运用目标还可以实现得更好一些。


第六节 小学六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英语》(新标准)第七册 第三模块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目标:

能口头运用Have you got any American stamps?这类语句询问是否有某物,并能口头运用Yes, I have./ No, I haven't.这类语句回答

能识别doll, reading,并能书写doll

2.综合素质目标

进一步养成乐于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收藏的态度

教学重点:

全体学生口头掌握Have you got ...? Yes, I have./ No, I haven't.

教学难点:

全体学生口头掌握Have you got ...? Yes, I have./ No, I haven't.

教学设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盒子,狐狸玩具或狐狸卡片,表格(一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老师教学生说以下歌谣,并进行演示(盒子里装一个狐狸玩具,或者狐狸图片):

I've got a box.
    He's got a fox.
    What's in my box?
    It's his fox!

让全班同学一起说。

二、新语言教学

老师走到学生身边,拿起学生的文具盒等盒子,问What's in your box? You've got a pen, a pencil and a ruler in your box.
老师再看学生书包,问What have you got in your bag?找到特殊的东西后,问学生Oh, a doll! Do you collect dolls? It's a good hobby but it's expensive.

老师告诉学生:Let's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hobbies. Let's look at the textbook and listen.

播放课文动画片,让学生跟读3遍。

然后进行活动3,让学生跟读,注意重音。

三、新语言巩固和运用

Let's learn a song about hobbies.学唱歌曲(活动4)

进行游戏(活动5),若需要,老师演示如何做(随手拿一块橡皮擦,轻掷到活动5的图上,到哪一个格子,就按真实情况进行相关问答)。

然后进行活动2。老师告诉学生:Let's find who has the same hobby with you and you can make a club together. 让学生自由交谈,并进行记录。(以活动4的歌曲为背景音乐。)

Name 

Hobby 

Has got 

Hasn’t got 

  

  

  

  

  

  

  

  

  

  

  

  

  

  

  

  

让学生调查,然后请几个学生进行口头汇报。要求全体学生进行书面汇报,作为课后作业。

四、结束

再次唱歌,结束教学。课后完成书面作业,要求看图写出语句。

 

【点评(雷云萍,特级教师)】

黄老师的教学活泼、积极,教学过程顺利,环环相扣,带领六年级的学生很好地完成教学,这说明六年级的教学也可以在非常有趣的环境里进行。

本节课的任务若能按教案设计进行,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当然,若是在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开展本课内容教学,这一选择也是可以的。

当然,看图完成语句是六年级写作的基本要求,本节课也有明确要求,不过若有一些课堂准备,这样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阅读建议

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不是一天可以学会的,因为这本身需要比较多的经验积累,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此,我们在这里介绍三本书,供大家进一步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这三本书都是鲁子问教授的专著,由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一、《小学英语教育学》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小学英语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一、小学英语教育学的内涵与性质 

    二、小学英语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育目的 

    一、一般教育目的与英语学科教育目的 

    二、英语学科教育目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 当前小学英语教育改革 

    一、当前我国的主要外语教育政策 

    二、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实然形态分析 

    三、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应然形态的设想 

    四、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当务之急 

    五、当前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四章 英语课程标准的宏观结构 

    一、课程标准宏观结构的共同性分析 

    二、课程标准宏观结构的独特性分析 

    三、课程标准宏观结构的更佳形态探讨 

第五章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 

    一、已有英语课程目标内涵分析 

    二、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内涵 

第六章 小学英语课程的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作为课程目标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界定 

    二、作为课程目标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内涵 

    三、作为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内涵 

第七章 小学英语课程的跨文化教育目标 

    一、课程标准中的跨文化教育目标分析 

    二、教材中的跨文化教育目标分析 

    三、小学英语课程的跨文化教育的目标 

第八章 小学英语课程内容 

    一、小学英语一级(3--4年级)内容 

    二、小学英语二级(5--6年级)内容 

第九章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一、英语教材分析评价标准 

    二、小学英语教材特性分析 

第十章 小学英语教育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基础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动态真实原则 

第十一章  小学英语学习评价 

    一、小学英语评价的内涵 

    二、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 

    三、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目录

前  言 

  

    一、学生中心原则 

    二、有效原则 

    三、兴趣原则 

    四、科学目标原则 

    五、直接原则 

    六、循序渐进原则 

    七、巩固原则 

    八、差异原则 

第二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二、教学设计的工具 

第三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二、学习活动 

    三、运用活动 

    四、结束活动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课堂的真实任务教学 

    一、任务教学的基本理论 

 二、真实学习任务设计 

三、真实运用任务设计 

    四、真实任务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 

五、真实任务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 

第五章  小学英语课堂常规活动教学 

    一、不同规模的常规活动教学 

    二、不同技能的常规活动教学 

    三、不同内容的常规活动教学 

第六章  小学英语知识教学 

      一、字母教学 

      二、语音教学 

      三、语词教学 

      四、语法结构教学 

第七章  小学英语技能教学 

      一、听力理解教学 

      二、口头表达教学 

      三、阅读理解教学 

      四、书写和写作教学 

第八章  小学英语课文教学 

      一、对话课文教学 

    二、篇章课文教学 

    三、新语言教学 

第九章  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教学 

      一、情感态度教学 

      二、学习策略教学 

      三、文化意识教学 

第十章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分析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质量分析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三、《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游戏的文化特性

一、游戏是人的文化生存形态 

二、游戏是儿童的基本生存形态

第二章 游戏的教育特性

一、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游戏的教学效能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的特性与类型

    一、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的特性

    二、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的类型

第四章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二、真实兴趣原则

    三、真实语用原则

    四、动态调整原则

第五章 小学英语游戏的教学实践

    一、游戏设计与选择 

     二、游戏教学过程 

    三、游戏教学技巧

第六章 听力教学游戏

第七章 口语教学游戏

第八章 阅读教学游戏

第九章 写作教学游戏

第十章 演唱教学游戏 

第十一章 综合教学游戏

第十二章 语音学习歌谣 

第十三章 语法结构学习歌谣 

参考文献   

  评论这张
 
阅读(18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